广西思贝律师事务所
思贝成果ACHIEVEMENT
思贝成果
思贝成果

【思贝·刑辩实务】提高取保候审成功率三要素

2025-04-16 14:41


编者按

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作为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下称当事人)提供了暂离羁押场所等候审判的机会。不过,成功申请取保候审并非易事,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对成功取保候审至关重要。


一、天时--抓住取保候审时机

1

侦查阶段初期:刑拘后3-30天

当事人被刑事拘留后的 37 天,常被称“黄金救援期”。此时案件刚进入侦查程序,公安机关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掌握尚处于初步阶段。若当事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同时辩护律师能够及时介入、沟通,推动侦查机关对案件后续侦查的可行性以及对当事人社会危险性的全面考量评估,成功率将大幅提升。


2

审查批捕阶段:7天

案件移送检察院进入审查逮捕环节,也是申请取保候审的关键节点。检察院会全面审查案件,判断是否有证据证实犯罪事实以及当事人是否存在社会危险性等因素。此时,辩护律师与检察机关的专业沟通尤为重要,律师关于不批捕的法律意见,需从案件事实、证据、当事人自身状况等方面着力,挖掘当事人不符合逮捕条件的关键点,如犯罪情节轻微、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等,争取检察院不批捕,从而使当事人获得取保候审的机会。


3

审查起诉阶段:羁押必要性审查

当事人被批捕,并非就与取保绝缘。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辩护律师可申请羁押必要性审查。随着侦查工作推进,案件事实和证据可能发生变化,如案件证据不足,或当事人在羁押期间突发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出现,此时申请羁押必要性审查并变更为取保候审,则具有较大可行性。


4

法院审判阶段:取得谅解

1.在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若当事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同时又具有可能判处缓刑、免予刑事处罚,或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法院可能考虑准予取保候审。


2.若依据现有证据和案件情况评估,当事人可能判处的刑罚期限短于已被羁押时间,继续羁押会导致刑罚执行不合理的,辩护律师也为当事人提出取保候审申请,以督促法院公正司法,避免过度羁押。


二、地利--把握案件客观条件

1

把握案件性质因素

案件性质是影响取保候审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轻微刑事案件,如情节较轻的故意伤害(轻伤)案、数额较小的诈骗案、非法经营案等,相较于严重暴力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等,取保候审成功率更高。此外,在共同犯罪案件中,从犯因作用较小、主观恶性低,比主犯申请取保候审成功概率更大。


2

关注案件证据变化

案件的客观证据情况也影响取保候审的成败。如案件证据不足,公安机关或检察院短期内难以补充完善,且当事人不具社会危险性,此时申请更易获批。常见的经济类犯罪案件中,账目复杂、部分证据缺失,短时间无法查明全部事实的,办案机关会考虑对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以免超期羁押。



三、人和--化不利因素为取保机会

1

当事人为特殊群体

特殊群体的当事人申请取保候审时,会得到更多从宽考量。如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法律、政策倾向以教育、感化、挽救为主;当事人是年迈老人身体状况差,或是年幼子女、年迈父母的唯一抚养人,基于人道主义和社会稳定因素,办案机关会慎重评估;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为保障母婴健康,一般也会优先考虑给予取保候审。


2

当事人患特殊疾病

若当事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取保候审。“严重疾病”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范围和标准也有明确界定,如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等。若辩护律师据此为当事人申请取保候审,获批准的机率也相对较高。


延伸思考




Q

取保候审=万事大吉?

A

并非如此。办案机关决定取保候审后,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不会中断。当事人须严格遵守取保候审规定,如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的市、县,传讯时及时到案,不得干扰证人、伪造毁灭证据或串供等。若违反规定可能被没收保证金、责令具结悔过、重新提出保证人,或被变更为监视居住,甚至可能被逮捕,重新收监羁押。




Q

取保候审后被扣押的财物能要回吗?

A

在取保候审期间,若被扣押的财物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司法机关应当及时返还给当事人。但如被扣押的财物与案件有关,则需待案件审结后才作相应处理,对于作案工具,依法没收;对于犯罪所得,会依法追缴并返还给被害人或者上缴国库。若当事人对财物处理有异议,有权向办案机关提出,要求依法依规处理。






作者简介


黄玲昊

联系方式:135 5711 3913


中共党员,计点合伙人,专职律师,法律硕士,曾在检察院从事刑事检察工作近10年,先后担任多家国企、民企的法律顾问,在刑事辩护、企业合规、公司治理等领域执行了大量诉讼及非诉讼业务,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